Abstract:
Polyaspartic acid (PASP), a biodegradable and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material, enhances fertilizer use efficiency through chelating with nutrient ions, improving nutrient retention capacity in soil, and reducing nutrient loss. Modified PASP features lengthened molecular side chains and an increased number of chelating groups, leading to superior performance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ield experiments show that application of fertilizer containing modified PASP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both yield and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three major staple crops: rice, maize, and wheat. Among them, rice has a yield increase exceeding 12.15% and a net benefit increase of over 255.09 yuan/mu (1 mu=667 m2); Maize has a 10.40% yield increase under a 20% reduction in fertilizer input; Wheat shows a 16.65% yield increase and a net benefit increase of 222.83 yuan/mu. Future research should focus on applying fertilizers containing modified PASP to diverse crops and at various growth stages to facilitate industrial-scale adoption.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耕地资源减少,提高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所在。主粮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核心支柱,能直接满足14亿人的基本口粮需求,是确保“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关键[1]。
化肥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的投入品,在作物增产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显示,我国三大粮食作物氮肥利用率超过41%,较欧美发达国家低10%~20%,进一步推动农业投入品的减量增效,在保证作物产量持续提升的同时,大幅度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排放,仍然是新时期加快推进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点任务[2]。因此,开发高效环保的肥料增效技术,已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聚天门冬氨酸(PASP)是一种水溶性仿生聚合物,属于聚氨基酸的一类,天然存在于蜗牛和软体动物壳内[3],在国际上被公认为“绿色化学品”[4]。近年来,通过改性技术研发的改性PASP,在农业应用领域展现出更为卓越的性能[5]。本文梳理了近3年改性PASP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小麦、玉米、水稻等主粮上的应用效果,分析了改性PASP的作用机理,并探讨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改性PASP的农业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1
改性PASP的理化特性及增效机制
PASP分子结构中含有大量羧基(—COOH)和肽键(—CO—NH—)等活性基团,这些基团赋予PASP良好的水溶性、亲水性和化学活性[6]。PASP主链上的肽键易受真菌等微生物作用发生断裂,最终降解为对环境无毒无害的氨、二氧化碳和水。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材料,PASP可通过与养分离子的螯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增强养分在土壤中的固持能力,减少养分损失[7-9]。通过优化合成工艺,改性PASP除了具备常规PASP的优点外,还具有更长的分子链和更多的活性基团,可形成三维网状结构,显著增强了其螯合能力和稳定性,使其在农作物生产中拥有更突出的表现[10]。
2
含改性PASP肥料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结合不同作物的田间应用试验,为避免时间、空间和种植习惯上的差异对试验数据造成影响,从近40次水稻、玉米和小麦的大田应用试验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试验结果,说明含改性PASP肥料在三大主粮作物的农艺性状(产量、亩穗数、穗粒数、千粒质量等)和经济性状(投入成本、产值、净效益、产投比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2.1
在水稻上的应用效果
2.1.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试验时间及地点:2022年6—11月,于江苏省进行了含改性PASP肥料在大田水稻上的应用试验;供试田块平整,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
供试肥料:含改性PASP肥料(N-P2O5-K2O=20-8-15),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普通复合肥(N-P2O5-K2O=15-15-15)、尿素[w(N)=46%],市场采购。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中CK为当地习惯施肥(普通复合肥)处理,SD1为低用量含改性PASP肥料处理,SD2为中用量含改性PASP肥料处理,SD3为高用量含改性PASP肥料处理;每个处理的面积为1亩(1亩=667 m2),各处理的水稻稻种、病虫草害防治和田间管理均一致;不同施肥处理肥料用量及运筹方法见表 1。
表 1
处理 |
基肥用量 |
|
追肥用量 |
含改性PASP肥料 |
普通复合肥 |
|
分蘖肥(尿素) |
孕穗肥(尿素) |
CK |
|
40 |
|
20 |
9 |
SD1 |
40 |
|
|
10 |
|
SD2 |
50 |
|
|
10 |
|
SD3 |
60 |
|
|
10 |
|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数据的显著性差异,显著性水平为P<0.05,下同。
2.1.2
结果与分析
2.1.2.1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产量构成因素见表 2,表中同列数据后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下同。
表 2
处理 |
肥料运筹(N-P2O5-K2O)/(kg·亩-1) |
调查数/穴 |
百穴产量/kg |
栽植密度/(穴·亩-1) |
产量/(kg·亩-1) |
CK |
19.3-6.0-6.0 |
100 |
2.83 d |
20 000 |
566.2 d |
SD1 |
12.6-3.2-6.0 |
100 |
3.18 c |
20 000 |
635.0 c |
SD2 |
14.6-4.0-7.5 |
100 |
3.70 a |
20 000 |
740.9 a |
SD3 |
16.6-4.8-9.0 |
100 |
3.50 b |
20 000 |
699.4 b |
从表 2可以看出:SD2处理的产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SD1~SD3处理的产量较CK处理的分别显著提高12.15%、30.85%、23.53%。
2.1.2.2
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经济效益的影响
价格按当地当季水稻2.76元/kg、含改性PASP肥料4.00元/kg、尿素2.80元/kg、普通复合肥3.80元/kg计,CK处理的其他成本(包括耕种机械、植保、人工等费用总和)为540.00元/亩,含改性PASP肥料处理的其他成本为520.00元/亩(少追肥一次,减人工费20.00元/亩),不同施肥处理的水稻经济效益见表 3。
表 3
处理 |
产量/(kg·亩-1) |
产值/(元·亩-1) |
肥料成本/(元·亩-1) |
其他成本/(元·亩-1) |
产投比 |
效益/(元·亩-1) |
净增效益/(元·亩-1) |
CK |
566.2 |
1 562.71 |
233.20 |
540.0 |
2.02 |
789.51 |
|
SD1 |
635.0 |
1 752.60 |
188.00 |
520.0 |
2.48 |
1044.60 |
255.09 |
SD2 |
740.9 |
2 044.88 |
228.00 |
520.0 |
2.73 |
1296.88 |
507.37 |
SD3 |
699.4 |
1 930.34 |
268.00 |
520.0 |
2.45 |
1142.34 |
352.83 |
从表 3可以看出:SD1~SD3处理的产投比均高于CK处理的;与CK处理相比,SD1~SD3处理的净增效益分别为255.09、507.37、352.83元/亩。
2.1.3
试验结论
施用含改性PASP肥料的水稻在产量和效益上均高于CK处理的,其中基施含改性PASP肥料50 kg/亩、追施分蘖肥(尿素)10 kg/亩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净效益最高。
2.2
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
2.2.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试验时间及地点:2022年6月—10月,于山东省进行了含改性PASP肥料在大田玉米上的应用试验;供试田块平整,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小麦。
供试肥料:含改性PASP肥料(N-P2O5-K2O=27-5-8),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普通复合肥(N-P2O5-K2O=28-6-6),市场采购。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其中YM处理基施含改性PASP肥料40 kg/亩,后期不追肥;CK1为当地习惯施肥处理,基施普通复合肥50 kg/亩,后期不追肥;CK2处理不施任何肥料,作为土壤基础肥力区;每个处理的面积为1亩,各处理的玉米种子、病虫草害防治和田间管理均一致。
2.2.2
结果与分析
2.2.2.1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玉米生物学性状和产量构成因素见表 4。
表 4
处理 |
株高/cm |
穗长/cm |
亩穗数/穗 |
每穗粒数/粒 |
千粒质量/g |
CK1 |
269.8 a |
16.8 b |
4 006 b |
485.33 b |
364.65 a |
CK2 |
248.3 b |
13.5 c |
3 703 c |
379.47 c |
323.07 b |
YM |
271.5 a |
17.6 a |
4 078 a |
522.81 a |
367.13 a |
从表 4可以看出:CK2处理的株高、穗长、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低于CK1、YM处理的;YM处理的穗长、亩穗数、穗粒数均显著高于CK1、CK2处理的,其中穗粒数分别比CK1、CK2处理的显著增加7.72%、37.77%。
2.2.2.2
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玉米生产成本见表 5。按当地当季玉米价格2.8元/kg计,不同施肥处理的玉米经济效益见表 6。
表 5
处理 |
生产成本 |
|
灌溉成本 |
合计 |
人工 |
机械 |
种子 |
化肥 |
农药 |
小计 |
|
设备 |
人工 |
电、油 |
小计 |
CK1 |
65.5 |
105.0 |
70.0 |
150 |
30.0 |
420.5 |
|
30.0 |
40.0 |
20.0 |
90.0 |
510.5 |
CK2 |
65.5 |
105.0 |
70.0 |
0 |
30.0 |
270.5 |
|
30.0 |
40.0 |
20.0 |
90.0 |
360.5 |
YM |
65.5 |
105.0 |
70.0 |
165 |
30.0 |
435.5 |
|
30.0 |
40.0 |
20.0 |
90.0 |
525.5 |
表 6
处理 |
产量/(kg·亩-1) |
产值/(元·亩-1) |
生产成本/(元·亩-1) |
效益/(元·亩-1) |
CK1 |
602.6 |
1 687.3 |
510.5 |
1 176.8 |
CK2 |
427.5 |
1 197.0 |
360.5 |
836.5 |
YM |
665.3 |
1 862.8 |
525.5 |
1 337.3 |
从表 6可以看出:施肥对玉米产量的影响较大,其中YM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CK2处理的玉米产量最低,YM处理的玉米产量较CK1、CK2处理的分别提高62.7、237.8 kg/亩,增产率分别为10.40%、55.63%。从表 5和表 6可以看出,虽然YM处理的化肥成本分别比CK1、CK2处理的高15、165元/亩,但经济效益分别增加160.5、500.8元/亩,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2.2.3
试验结论
含改性PASP肥料能持续有效地提高玉米地上部分的养分积累量,进而提高玉米产量,达到减肥、增产、环保的目的。
2.3
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2.3.1
试验材料及试验设计
试验时间及地点:2023年10月—2024年6月,于安徽省进行了含改性PASP肥料在大田小麦上的应用试验;供试田块平整,地力均匀,排灌方便,前茬作物为玉米。
供试肥料:含改性PASP肥料(N-P2O5-K2O=23-12-6),中盐安徽红四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小麦复合肥(N-P2O5-K2O=24-15-6)、尿素[w(N)=46%],市场采购。
试验设计:试验共设2个处理,每个处理3次重复,其中CK3为当地习惯施肥处理,基施小麦复合肥50 kg/亩和尿素15 kg/亩,后期不追肥;XM处理基施含改性PASP肥料50 kg/亩,小麦返青拔节期追施尿素7.5 kg/亩;每个处理的面积为1亩,各处理的小麦品种、病虫草害防治和田间管理均一致。
2.3.2
结果与分析
2.3.2.1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见表 7。
表 7
处理 |
株高/cm |
亩穗数/穗 |
每穗粒数/粒 |
千粒质量/g |
产量/(kg·亩-1) |
CK3 |
78.1 a |
438 500 b |
33.56 b |
44.38 b |
555.13 b |
XM |
79.2 a |
456 500 a |
35.85 a |
46.55 a |
647.54 a |
从表 7可以看出:XM处理的亩穗数、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CK3处理的;与CK3处理相比,XM处理的小麦显著增产16.65%。
2.3.2.2
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经济效益的影响
价格按小麦复合肥3.50元/kg、含改性PASP肥料3.75元/kg、尿素2.40元/kg、当地当季小麦2.46元/kg、小麦返青拔节期追肥用工10.00元/亩、其他成本(包括耕种、种子、植保、灌溉等)350.00元/亩计,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经济效益见表 8。
表 8
处理 |
成本/(元·亩-1) |
产量/(kg·亩-1) |
产值/(元·亩-1) |
纯收益/(元·亩-1) |
产投比 |
肥料投入 |
人工投入 |
其他投入 |
CK3 |
211.00 |
|
350.00 |
555.13 |
1 365.62 |
804.62 |
2.43 |
XM |
205.50 |
10.00 |
350.00 |
647.54 |
1 592.95 |
1 027.45 |
2.82 |
从表 8可以看出,XM处理的经济效益高于CK3处理的,较CK3处理增收222.83元/亩。
2.3.3
试验结论
通过田间观察记录发现:不同施肥处理的小麦生育时期基本相同;在返青拔节期,XM处理的小麦根系较发达、分蘖较健壮;抽齐穗以后,尽管XM处理的小麦株高较CK3处理的有所增加,但茎秆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灌浆较充分。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含改性PASP肥料可满足小麦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3
讨论与展望
改性PASP分子中的羟基和羧基具有极强的螯合、分散、吸附和缓释等功能,可富集土壤中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供作物吸收利用,提高作物对氮、磷、钾的利用率。因此,改性PASP肥料常作为肥料增效剂和缓释剂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在水稻、玉米、小麦等主粮作物生产中表现出显著的增产增效作用。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肥料,施用含改性PASP肥料不仅能提高作物的产量,还能增加农户的经济效益。如在水稻试验中,中用量含改性PASP肥料处理的水稻产量和净效益均达到最高;在玉米试验中,含改性PASP肥料处理的玉米产量较不施肥和习惯施肥处理的分别增产55.63%和10.40%;在小麦试验中,含改性PASP肥料处理较习惯施肥处理增产16.65%。此外,含改性PASP肥料还具有环保优势,能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养分流失对环境的影响。
含改性PASP肥料不仅在主粮作物上能够达到增产增收、减肥增效的效果,在经济作物上同样具有增产提质的效果。曹胜飞等[11]的研究发现,与叶面喷施大量元素水溶肥料相比,叶面喷施含改性PASP水溶肥料可使番茄茎粗增加23.04%,产量提高5.15%,番茄中可溶性糖、番茄红素含量分别提高11.68%、16.30%,糖酸比提高29.29%。这表明含改性PASP肥料不仅能提高产量,还能显著改善果实风味和营养品质。
目前,含改性PASP肥料的应用主要包括作为肥料添加剂、叶面喷施、种子处理等3种方式。与其他叶面肥相比,叶面喷施含改性PASP肥料对改善作物品质效果显著[11],与肥料配施对提高产量更为有效[7]。今后应进一步通过大田应用试验进行验证,扩大含改性PASP肥料的应用范围,同时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生长阶段,开发更为精准的应用技术。
4
结语
开发成本低、利用率高、增产效果好、环境友好的含改性PASP系列复合肥料,无论是在农业生产与生态协调发展,还是在降本增效与节能减排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含改性PASP肥料在主粮作物上的应用,已展现出优异的增产增收效果,不仅提高了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还实现了化肥减量使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减轻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进一步优化含改性PASP肥料的应用技术,加强其在不同作物不同生长阶段的效果的验证,有助于推动其产业化应用,为现代农业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