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The Southwestern Shandong region is a major garlic-producing area in China. Sowing garlic after the autumn harvest of soybean and maize represents a common cultivation pattern in this region. Based on years of production practices, the double plastic film mulching technique for efficient fertilizer and water planting in autumn-sown garlic, covering aspects such as cultivar selection, scientific land preparation, precise sowing, nutrient management, water management,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and timely harvesting are introduced. Furthermore, the challeng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are analyzed,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echnology extension are proposed.
大蒜是石蒜科葱属草本植物。蒜头含有丰富的大蒜素,具有降血糖、清除机体毒素、杀菌抑菌、抗癌抗衰老等医疗保健功效。大蒜还富含膳食纤维、矿物质、维生素等物质,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应用的调味料、保健食品和传统药材,在全球各地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1-2]。我国的大蒜产量居世界第一,种植面积稳居全球首位[3]。大蒜种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对于种植户增收创收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由于大蒜种植户连年种植、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品种更迭慢等因素,导致大蒜产量和品质降低、种植效益下降,同时还引发土壤板结、酸化等系列问题,影响了市场竞争力[4]。
鲁西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大蒜主产区,大蒜种植面积、产量、出口份额都占据重要地位。大豆和玉米秋收后播种大蒜,是鲁西南地区常见的大蒜种植模式。该模式是在作物秋收后进行整地种植,在翌年6月收获大蒜。大蒜收获后,可继续种植玉米、大豆,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玉米/大豆-大蒜间作高效种植模式。
本文基于多年的生产实践,总结分析了鲁西南地区秋播大蒜双膜覆盖肥水高效应用的关键技术及要点,以期为大蒜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1
秋播大蒜肥水高效应用关键技术及要点
大蒜肥水高效应用关键技术主要是在大蒜种植后覆盖双层地膜,可以起到保温保湿、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的作用,有利于大蒜的生长和发育。以下从品种选择、科学整地、精准播种、养分管理、水分管理、病虫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1.1
品种选择及播前处理
品种是决定大蒜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品种的优劣直接决定大蒜产量。因此,大蒜种植户要选择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佳、适应性广的大蒜品种,如苍山大蒜、金乡白蒜等。通常情况下,留种的大蒜要求种子发芽率在85%以上,纯度在98%以上,以新引进的优良蒜种或脱毒蒜种为佳[5]。
在播种前,需将蒜瓣放在平整的场地上晾晒1~2 d,切记要避免强烈的阳光直射,以免影响种子发芽。同时,需挑出受伤、发软、腐烂的蒜头。为杀灭蒜瓣表面附着的病菌,可用50%多菌灵稀释200倍液浸泡1~2 h,药剂处理后晾干即可开始播种。此外,也可使用成品拌种剂,用量为200~ 300 g/亩(1亩=667 m2),兑水4~5 kg,可拌蒜种500 kg,拌种完成后稍晾干即可播种。
1.2
科学整地
大蒜喜肥、喜水。一般种植大蒜的地块要求土地平整、灌排条件好、耕层深厚、土壤肥沃、透气性好的沙性土壤。连作障碍是影响大蒜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原因,为实现优质、高产、高收益的大蒜种植,种植户在蒜田选择上要避开前茬为大蒜、大葱、韭菜的地块。本区域秋播大蒜的前茬作物一般为玉米或大豆,为后续大蒜种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土地选择完毕后,首先要进行深翻,一般情况下,翻地深度应在25 cm以上。深翻不仅可以减少土传病害,还可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给大蒜生长提供良好的条件。结合深翻细耙,大蒜种植前还要施足底肥。大蒜种植的底肥一般为腐熟的农家有机肥料4 500~5 000 kg/亩+高氮高钾硫酸钾型复合肥(总养分质量分数≥45%)100~120 kg/亩。肥料要撒施均匀,以免出现烧苗现象。
1.3
精准播种
播种前,要将地块整理成平畦,畦宽可根据种植户的种植习惯确定。平畦不宜太窄,要便于覆膜;也不宜太宽,否则难以实现精准灌溉。一般情况下以10~15行大蒜为一畦,畦与畦之间留20~25 cm宽的空带。畦高8~10 cm,要求每个畦面的平整度基本一致,中间略高,易于后续的农事操作[6]。成畦后要进行充分灌溉,以保障土壤湿润,便于后续种子发芽出苗。
秋播大蒜茬口一般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大豆、玉米等前茬作物秋收后开始播种,总体种植密度一般以2.6万株/亩为宜,株行距12 cm×20 cm左右。播种要做到密度、深浅一致,便于后续的农事操作。播种时,用锄头开一浅沟,将蒜瓣点播于土中,一字排开,芽口朝上,然后覆一层薄土。覆上薄土后,应立即覆膜,一般采用厚度为0.01 mm的聚乙烯地膜进行覆盖,覆膜要与地面紧密接触,然后再覆盖第二层膜。膜的四周需用碎土压实,避免被风吹开。采用双膜覆盖可以增强增温保墒的效果,从而提高出苗率,加快出苗速率并使出苗更加整齐。
秋播大蒜一般在播种后第6~8天陆续顶芽出土。在芽出头初期,应及时查看出苗情况,并及时进行人工辅助破膜,以确保出苗整齐。若发现缺苗、弱苗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补种。
1.4
养分管理
秋播大蒜生长期一般为当年10月至翌年6月,由于生长期较长,需要在此期间补充大量的营养。除了播种时施用的基肥外,一般还需要追肥3~4次:①在播种后1~1.5个月蒜苗出齐后,可追施少量尿素作为促苗肥,通常以5~8 kg/亩为宜,可起到提苗的作用;②播种后3~4个月,大蒜母体的营养已消耗殆尽,植株需通过根系吸收外界养分,此时应增施氮、钾肥作为劲长肥,及时提供营养,以施用高氮复合肥(N-P2O5-K2O=30-5-5)5~10 kg/亩为宜;③在翌年3月左右,此时气温升高,天气变暖,茎叶快速生长,蒜薹也在缓慢膨大,这一过程需要施用速效养分作为孕薹肥,如速效高氮高钾复合肥(N-P2O5-K2O=22-8-25)10~15 kg/亩,以满足大蒜阶段性快速生长的需要;④为了促进蒜头的快速膨大,在收获蒜薹前需施用5~10 kg/亩高氮高钾复合肥(N-P2O5-K2O=22-8-25)作为膨大肥。
近年来,随着新型肥料研发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一批新型肥料产品陆续推广应用,如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料、控失肥和增效肥料等[7]。同时,一次性轻简化施肥技术及其产品在大蒜种植过程中也正逐步应用推广。大蒜专用缓控释肥一般选择高氮、高钾配方的控释掺混肥,如18-10-20、18-12-18、18-12-20、19-10-21等配方。大蒜专用缓控释肥可在播种前整地时一次性施入土壤,施用量根据地力情况及目标产量确定,推荐用量为120 kg/亩,基本可实现一次性施肥后,后续生长期不再追肥,并能确保大蒜生长后期不脱肥。
1.5
水分管理
大蒜为喜水作物,全生育期需要大量的水分。根据土壤含水量,大蒜种植前需灌水一次,保持播种时土壤湿润;春节过后,随着天气回暖,应及时浇施第一次返青水;4月底至5月初,大蒜进入蒜薹收获期,同时也是蒜头膨大期,此时应及时浇施膨大水,由于此阶段的大蒜需水量较大,水分的补充可有效保障蒜头的快速膨大;此后至蒜头收获前一周,可视天气和土壤情况进行1~2次补灌。一般收获前一周应停止浇水控制生长,促进光合产物由源向库的转运,以形成更高的产量,同时也可避免因水分过量供应带来的蒜头腐烂等问题[8]。
1.6
病虫害防治
大蒜种植过程中易发生的病害有霜霉病、叶枯病、疫霉根腐病、软腐病和病毒病等。大蒜霜霉病、叶枯病等的防治,通常是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施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一般5~7 d喷施一次,连续喷施2~3次,基本可以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将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菌剂喷施于大蒜茎基部防治疫霉根腐病,具有很好的效果;病毒病的防治一般是在发病初期使用2%宁南霉素或者50%咪鲜胺锰盐可湿性粉剂进行叶面喷施;大蒜细菌性软腐病在发病初期及时选用50%代森锰锌1 000倍液喷施叶片,一般5~7 d喷施1次,连续喷施2~3次基本可达到防治效果[6]。
大蒜种植过程中的主要虫害是大蒜根蛆,严重时可导致大蒜死亡。针对该虫害,种植户可在成虫产卵期向大蒜根基部撒施草木灰,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根蛆幼虫或成虫期,也可使用BT悬浮剂300倍液灌根,可有效减轻根蛆危害[5]。部分蒜田会发生蓟马虫害,可使用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 000倍液或10%啶虫脒乳油8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1.7
适时收获
(1) 蒜薹采收
蒜薹采收的最佳时期一般是在蒜薹伸出叶鞘10 cm左右并开始甩弯时。采收的时机直接影响蒜薹的产量及品质,若采收过早,蒜薹易折断,商品率低,产量低;若采收过晚,蒜薹老化,口感不佳,并且过晚采收也会影响大蒜产量。蒜薹的收获可借助采收工具,如专用收割刀、收割钩等。
(2) 蒜头收获
蒜头收获的最佳时期一般是在蒜薹采收后的1个月左右,此时大蒜植株开始萎蔫,叶片大多干枯,部分蒜杆开始打弯,蒜头基本成熟。蒜头收获时,土壤疏松的地方可直接人工拔出,黏硬地块部分可借助工具。拔出后,应只晒杆不晒蒜头,以免蒜头灼伤或变绿,影响品质,待茎叶基本晾干后即可储藏。随着大蒜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地区的蒜田已开始使用大蒜收获机进行收获,在收获蒜头的同时,还可分离蒜杆,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存在的问题
经多年实践,秋播大蒜肥水高效种植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种植户实现了增产增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然而,随着连续多年的种植,品种老化、机械化程度不高等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具体表现如下。
2.1
品种老化问题严重
大蒜为无性繁殖植物,长期以来,大多种植户以留种的形式获得种子,这使得大蒜品种的退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为植株矮小、死棵烂棵、蒜头小、独头蒜多等,严重影响了蒜头产量。另外,常年的连作导致连作障碍问题严重,栽培环境逐渐恶化,这也是大蒜品种退化的原因之一。
2.2
机械化程度不高
目前,大蒜种植过程中只有土地整理环节实现了机械化操作,后续的播种、覆膜、收获等环节的机械化程度较低。据统计,大蒜种植的机械化率不足5%,仍以人工操作为主,其主要原因在于播种机械、覆膜机械、收获机械的工作效果欠佳。尽管近年来种植户一直尝试引进部分机械化设备,但效果不理想,影响推广使用。
3
推广建议
大蒜为高附加值经济作物,是种植户增收的主要来源,虽然在多年的栽培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了一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技术,然而在种子资源、新技术引进等方面仍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3.1
建立区域种子资源库
种子资源直接决定大蒜的产量,建议区域农业部门建立大蒜种子资源库,用于收集、保藏当地适应性强、产量高的优质种子资源,并建立区域大蒜良种繁育基地。同时,通过异地换种、茎尖离体培养、气生鳞茎繁殖等措施进行定向培育,为大蒜种植提供品质优良、高产高效的大蒜品种。
3.2
加大新技术的引进
大蒜机械化种植较传统人工种植可实现节本增效,并提高生产效率。目前,大蒜种植机械化程度较低,下一步需加大力度研发大蒜从播种到收获全流程的机械化设备,尤其是小型播种、收获机械的研发应用,以确保播种均匀、覆膜平稳、收获完整。
另外,近几年一次性施肥技术在部分地区的推广效果较好,缓控释肥、稳定性肥料、控失肥等新产品逐渐应用到大蒜种植中。该技术不仅基本实现了施肥的一次性完成,避免了后续追肥,节约了人工成本,还提高了蒜头产量,增加了种植户的收益。下一步应加大对这类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推动大蒜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秋播大蒜肥水高效应用关键技术及要点的深入探讨,提出了目前限制大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及建议,可为区域农业生产提供参考。秋播大蒜肥水高效应用技术属于系统工程,涉及多个方面的知识和管理措施,下一步应加强种植户培训和技术模式的辐射推广,确保成果能够在实际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