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06
      扫一扫关注
      肥料与健康
      微信公众号
      2022 年 06 期
      政策/趋势/动态
      作者:李嘉媛 , 张若辰 , 黎婧怡 , 陈鹰 , 马钲斐 , 袁林喜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疾病, 在全球范围内大面积传播, 严重威胁公众的健康。研究发现: COVID-19易感人群与缺锌人群存在显著的重合性; 从机制上, 微量元素锌具有抗病毒、调节免疫、抗炎等生理功能, 存在潜在的预防或治疗COVID-19的作用。临床试验结果证实: 单独使用锌补充剂对COVID-19的治疗可能无效, 但锌结合羟氯喹(HCQ)、阿奇霉素(AZM)的三联疗法对COVID-19的早期治疗是有效的。值得尝试开展锌与其他COVID-19治疗试剂的联合给药治疗的临床研究。进一步开展锌盐阻断多蛋白加工和抑制病毒复制活性的试验研究, 可为阐明锌盐在对抗COVID-19中的潜在作用提供机制参考。
      作者:齐帅亮 , 侯翠红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概述了我国磷复肥行业当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举措。在碳达峰、碳中和“双碳”背景下,提出了河南省磷复肥产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即探索与推广磷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提高含磷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水平;以“双碳”为抓手,实现磷复肥产业能源消耗的降级;开发与推广高效、环保、功能化、智能化磷复肥,助力河南省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作者:陈家锋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缓/控释肥料具有养分流失少、作物一次施肥利用率高的特点,可减少过度施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概述了近年来包膜肥料、化学合成缓/控释肥料、沸石基缓释肥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针对缓/控释肥料价格昂贵、存在二次污染、品种单一等问题,提出了推进缓/控释肥料配施,发展环境友好型生物基包膜材料,拓展新的生产技术等发展策略及解决方案。
      安全与健康 >> 食物链安全与健康
      作者:许秀成 , 苗俊艳 , 侯翠红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人类与动物、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虽然有很多是相同的,但人类需要更多种类的营养元素。提出了以人类为核心的中微量元素观,重点分析了钙、镁等元素对人体和植物的作用;中微量元素的缺乏,不仅造成作物营养价值下降,还会导致人类出现疾病。根据作物养分需求规律,平衡供应作物所需的大、中、微量元素,对植物、动物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岩 , 霍军生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概述了铁的生理功能,铁缺乏或过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贫血和铁的营养状况,铁的食物来源和吸收利用等。以人体对微量元素营养成分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通过科学施用微量元素肥料改善土壤微量元素含量,培育富含微量元素的生物品种,构建“土壤-植物营养-人体健康”产业链,将成为解决铁营养缺乏的有效手段。
      作者:方传艳 , 俞佳枫 , 位健 , 孙剑 , 徐恒泳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从酶系统催化角度论述了道地农业与生命健康的关系, 揭示了土壤金属离子流失导致植物酶系统和人体酶系统失活, 给农业生产和生命健康带来的问题。从土壤源头出发, 通过道地肥料补足土壤流失的金属离子, 恢复土壤道地性, 全面激活植物酶系统, 发展道地农业技术, 可以大幅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并降低病虫害风险。通过道地农业技术生产道地食物和道地药材, 全面满足人体酶系统对金属离子的需求, 提高酶蛋白活性, 有效解决酶系统失活的共性病因, 促进消化和代谢, 强化细胞物质合成, 修复细胞缺陷, 恢复细胞功能, 进而恢复组织器官功能和人体系统机能, 从而让人体由疾病状态恢复为健康状态。
      安全与健康 >> 土壤健康
      作者:王连祥 , 杨涌 , 马全喜 , 郑守如 , 孙晓飞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为验证复合微生物菌剂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的改良作用,以黄瓜为试验对象,开展了小区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可提高土壤pH、降低土壤可溶性盐浓度(EC值),对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有较好的改良效果;施用复合微生物菌剂处理的黄瓜生长健壮,叶厚色绿,病害轻,增产效果显著,产投比为7.8~7.9∶1。
      作者:任孟伟 , 李任丰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分析了部分矿物源和有机源土壤调理剂施用后崩解慢的原因。为提高颗粒崩解力,采用降低颗粒含水量和添加崩解剂的方式开展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土壤调理剂中水的质量分数从15%降至1.5%,颗粒可以崩解,但不适合工业化生产;添加不同类型的崩解剂均能实现颗粒的崩解,其中吸水膨胀型和产气型崩解剂的效果较好。用吸水膨胀型崩解剂生产出的土壤调理剂,可在2 min内实现颗粒的完全崩解。
      作者:杨自超 , 杨博兰 , 钟雯瑾 , 刘建琦 , 张旭 , 郭景丽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为考察硝化抑制剂3, 4-二甲基吡唑磷酸盐添加量对作物生长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以玉米为对象,开展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添加硝化抑制剂对玉米苗期生长指标、土壤脲酶活性影响不大,但对土壤硝态氮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促进氮肥利用率的提高;添加1.2倍硝化抑制剂量能有效减缓铵态氮向硝态氮转化和延长肥料的肥效期。在实际农业生产中,应根据土壤条件和种植的作物确定合理的硝化抑制剂添加量。
      农业技术 >> 植物营养管理
      作者:张丹丹 , 张书红 , 董向阳 , 马建坡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针对我国大蒜常规种植密度较小、生长空间较大,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考察了不同种植密度对大蒜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宽窄行(行距25 cm/15 cm)处理的大蒜在整个生长期的表现优于等行距(行距20 cm)处理的;与对照(CK)处理相比,在大蒜收获期,株距9 cm的宽窄行(T4)处理的单株鲜质量、蒜头径分别显著提高了13.8%、7.0%;直径60 mm以上的大蒜占比最高的是株距12 cm的宽窄行(T3)处理和T4处理,均为66.7%;T4处理的大蒜商品产量最高,比CK处理的提高了1 376.85 kg/亩,经济效益较好。结合全生育期整体长势、产量和经济效益,株距9 cm的宽窄行处理的效果较理想。
      农业技术 >> 大量元素肥料
      作者:乔凯 , 沈彦汐 , 廖宗文 , 吴瑶瑶 , 蔡燕飞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基于国内对钾长石化学活化和生物活化的长期研究,开展了有关钾长石生物-化学协同活化的试验。试验以水溶性钾和速效钾含量为指标,进行菌株、活化剂及联用组合的优选评价,再通过玉米盆栽试验验证其肥效。结果表明,解钾菌Q22与活化剂CM联用,钾长石在常温条件下经8~12 h生物-化学协同活化,可取代50%的氯化钾用量并获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农业技术 >> 新型肥料
      作者:陈绍荣 , 邵建华 , 陈锡东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骨钙粉型生物有机肥除含有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资源外, 还含有小分子肽、骨源生物钙、腐殖酸硅及促生、生防有益微生物等。介绍了骨钙粉型生物有机肥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猕猴桃、番茄、甜瓜、黄瓜、尖椒、黄芪等作物生产中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 骨钙粉型生物有机肥能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增强作物抗胁迫能力。
      产业技术与研究
      作者:马彦平 , 孙怀波 , 董学胜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为考察造粒处理对硝酸钠氧化性试验分类判定结果的影响,并探讨造粒硝酸钠豁免氧化剂运输分类的临界条件,选择由2家企业生产的造粒硝酸钠产品,设置不同粒径范围的样品,对模拟振动、冲击试验前后样品的抗压碎力、氧化性等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经造粒处理的硝酸钠颗粒强度足够且稳定,粒径是影响造粒硝酸钠氧化性强弱的重要因素;随着硝酸钠颗粒粒径的增大,氧化性呈逐渐减弱的趋势,且粒径达到2.5 mm以上时能够满足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品名表》(GB 12268—2012)中非5.1项的包装分类要求,有豁免氧化剂运输分类的可能。
      作者:吴吉 , 娄伦武 , 李绍军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煤粉锅炉烟气脱硝装置NH3逃逸率高,逃逸的NH3与烟气中的SO2反应生成黏性较强的NH4HSO3,并随烟气进入电除尘器中,因操作调整不及时、检修不彻底,造成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下降。通过采用提高煤粉锅炉燃料煤中的烟煤比例、调整电除尘器电场投入顺序、减小燃料煤的粒径、及时调整烟气脱硝装置还原剂的用量等措施,提高了静电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实现了静电除尘器的长周期、稳定、高效运行。
      作者:万国鹏
      摘要 [0]
      HTML [0]
      PDF [0]
      摘要:五环炉粉煤气化装置的黑水在三级闪蒸降温过程中,仅能回收利用高压闪蒸和低压闪蒸的部分热量,剩余的低位热能不仅无法回收利用,而且需要通过冷却器进行降温处理,无法满足节能降耗的要求。通过增设余热回收装置,低压闪蒸后的黑水引入高效换热器中回收低位热能,被加热后的热水用于市政供暖,在变废为宝的同时,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