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趋势/动态
作者:何耀
摘要:水溶肥料作为肥料品种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产量和消费量也逐年递增。由于水溶肥料生产过程相对简易,且产品基本为全水溶,产品的生产和使用过程更符合农业绿色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分析农业绿色经济发展所需关心的问题、水溶肥料产品的优劣势,探讨了水溶肥料对农业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我国农业生产技术的不断创新发展,产品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水溶肥料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水溶肥料;
农业生产;
绿色经济;
生产要素;
安全与健康 >> 土壤健康
作者:张沪宁 , 尹毅冉 , 景建元 , 徐刚 , 叶新新 , 熊启中 , 李虹颖
摘要:为探究不同水分管理措施下秸秆还田对稻田土壤中磷素有效性的影响,明确土壤中有效磷的形态转化与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Fe3+/Fe2+比率之间的相关性,开展了室内模拟培养试验。试验共设淹水(W1)、干旱(W2)、干湿交替(W3)、淹水+秸秆(W1+S)、干旱+秸秆(W2+S)、干湿交替+秸秆(W3+S)等6个处理,分析了秸秆在不同腐解时间下土壤中各有效磷素的形态、含量、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效磷含量,W1+S处理的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最高,W2和W3处理的较低;淹水可充分释放添加秸秆后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W1+S处理的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最高,W2处理的最低,且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淹水并添加秸秆,可使土壤中Fe-P中的Fe3+还原成Fe2+并释放H+,与W1处理相比,土壤pH下降0.48,有助于土壤中Ca10-P向Ca2-P和Ca8-P转化,Ca2-P和Ca8-P占比显著提高,而Fe-P占比显著降低。淹水条件下实施秸秆还田,有助于提高稻田土壤中磷素的有效性。
水稻土;
秸秆还田;
水分管理;
可溶性有机碳;
磷素有效性;
作者:胡泽彬 , 张其志 , 马文豪 , 韩锐锋 , 刘祥锋 , 张萌 , 陈虹 , 张昭会
摘要:选取T、H、F等3种不同类型的腐殖酸改良剂,施用量分别设置为200、400 kg/亩(1亩=667 m2),以不施用腐殖酸改良剂的处理为对照(CK),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通过测定棉花出苗率、农艺性状、产量性状以及棉花种植前后土壤理化性状等指标,考察了不同腐殖酸改良剂对盐渍化土壤的改良效果及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型腐殖酸改良剂在施用量为400 kg/亩时,棉花出苗率、株高、主茎叶片数、叶面积、籽棉产量分别提高32.0%、17.7%、18.5%、27.0%、43.5%;3种腐殖酸改良剂能有效降低土壤pH以及总盐含量,显著提升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Mg2+和Ca2+的含量,降低Na+、Cl-的含量,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随腐殖酸改良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加。3种腐殖酸改良剂均能促进棉花生长,改良盐碱土壤,其中T型腐殖酸改良剂的效果最佳。
腐殖酸;
土壤改良剂;
盐渍化;
改良效果;
棉花;
肥效验证与农业应用 >> 农化服务技术研究
作者:刘艳梅 , 张书红 , 刘振营 , 王家琪 , 方甜甜 , 林莹烁
摘要:为探究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下小麦的最佳追肥次数,在施肥量和施肥品种相同的情况下,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以传统漫灌为对照(CK)处理,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下的追肥次数分别为1、2、3、4、5次(T1~T5),考察了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群体数量、产量构成因素、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CK处理的小麦冬前群体数量显著高于T1~T5处理的,T1~T5处理的小麦冬后群体数量均显著高于CK处理的;T1~T5处理的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均优于CK处理的;各处理的小麦千粒质量差异不显著; T3处理的亩穗数最优,较CK处理的增长9.4%;T5处理的穗粒数表现最好,较CK处理的增长10.6%;T4处理的理论产量最高,较CK处理的增长16.9%;T4处理的净收益最高,较CK处理的增加12.6%。在试验条件下,采用水肥一体化种植模式的小麦追肥4次较为理想。
追肥次数;
水肥一体化;
产量;
小麦;
作者:许红亮
摘要: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是一种集约化的高效种植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种植体系抗逆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概述了鲁西南地区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肥水高效应用技术要点、复合种植模式技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后续的推广建议。
带状复合种植;
大豆-玉米;
肥水高效应用;
高效种植模式;
肥效验证与农业应用 >> 大量元素肥料
作者:孙克刚 , 和爱玲 , 杜君 , 刘高远 , 王春兰 , 张若愚
摘要:为考察普通尿素与纳米氢氧化镁掺混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共设常规施肥对照(CK)、普通尿素(T1)、普通尿素+0.3%(质量分数,下同)纳米氢氧化镁(T2)、普通尿素+0.4%纳米氢氧化镁(T3)、普通尿素减施20%+0.3%纳米氢氧化镁(T4)等5个处理。结果表明:普通尿素与纳米氢氧化镁掺混处理的冬小麦产量均高于CK处理的;纳米氢氧化镁添加量相同时,冬小麦产量随普通尿素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普通尿素施用量相同时,冬小麦产量未随纳米氢氧化镁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本地区添加0.3%纳米氢氧化镁是适宜的;T4处理的冬小麦产量与T1处理的无显著性差异,说明普通尿素与纳米氢氧化镁掺混可以减少氮肥的施用量;与CK、T1处理相比,普通尿素与纳米氢氧化镁掺混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0~100 cm土壤的硝态氮含量。
纳米氢氧化镁;
冬小麦;
增产效果;
硝态氮;
肥效验证与农业应用 >> 中微量元素研究
作者:余凯凯 , 任鹏勋 , 王亮亮 , 裴海荣 , 张晓 , 郭景丽
摘要:为考察不同硫氯比的复合肥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开展了盆栽试验。试验以纯硫基复合肥处理为对照(CK),T1~T6处理的复合肥硫氯比分别为1.5 ∶1、2.5 ∶1、3.5 ∶1、4.5 ∶1、5.5 ∶1、6.5 ∶1,测定了马铃薯的株高、茎粗、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地上部鲜质量、单薯质量及品质等指标。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当硫氯比大于2.5 ∶1时,对马铃薯的株高、茎粗、SPAD值、地上部鲜质量、单薯质量和品质指标等均有促进作用;在试验条件下,T2处理对促进马铃薯生长发育的效果较理想。
硫氯比;
硫基复合肥;
马铃薯;
生长发育;
肥效验证与农业应用 >> 新型肥料
作者:张海州 , 郑兴来 , 刘有志
摘要:聚天门冬氨酸(PASP)作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环境友好型材料,可通过与养分离子螯合提高肥料利用率,同时增强养分在土壤中的固持能力,减少养分损失。改性PASP的分子侧链增长,螯合基团增多,在农业生产中具有更优异的性能。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含改性PASP肥料能显著提高水稻、玉米、小麦等三大主粮作物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其中:水稻增产率超过12.15%,净效益增加255.09元/亩(1亩=667 m2)以上;在减少肥料用量20%的条件下,玉米增产率为10.40%;小麦实现增产16.65%,增加收益222.83元/亩。未来应加强含改性PASP肥料在不同作物和在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应用的研究,推动其产业化应用。
改性聚天门冬氨酸;
主粮作物;
增效剂;
养分利用率;
生物学性状;
产量;
肥效验证与农业应用 >> 腐殖酸研究
作者:金洪洲 , 康建 , 叶兵 , 郭建福 , 李江海 , 胡勇 , 王芳 , 肖珺 , 杨德荣
摘要:为考察含腐殖酸水溶肥料与农药配施对烤烟青枯病防治效果及农艺性状的影响,开展了田间小区试验。试验共设7个处理,以不施用含腐殖酸水溶肥料和农药的处理为对照(CK),T1、T3、T5处理分别施用含腐殖酸水溶肥料15.0、22.5、30.0 L/hm2并配施12%丙硫菌唑·春雷霉素悬浮剂有效成分63 g/hm2,T2、T4、T6处理分别施用含腐殖酸水溶肥料15.0、22.5、30.0 L/hm2并配施37.5%氢氧化铜悬浮剂有效成分281 g/hm2。结果表明:T1~T6处理能改善烤烟的株高、茎围、鲜叶质量、开片度等农艺指标;腐殖酸与农药配施对青枯病的防治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中T5处理的青枯病防治效果显著优于其他处理的;12%丙硫菌唑·春雷霉素悬浮剂的青枯病防治效果优于37.5%氢氧化铜悬浮剂的。腐殖酸与农药配施在改善烤烟农艺性状和防治青枯病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为烤烟青枯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了新的途径。
烤烟;
青枯病;
腐殖酸;
水溶肥料;
农药;
配施;
作者:刘秋生
摘要:为引导设施芹菜科学施肥,验证其增产增收效果,对设施芹菜开展了叶面喷施含腐殖酸水溶肥的小区试验。试验以常规施肥为对照(CK)处理,设置喷施清水(T1)和喷施含腐殖酸水溶肥料(T2)2个叶面喷施处理,分别测定了芹菜的生长指标、品质指标和产量。结果表明:T2处理的株高、单株叶片数、单株分蘖数、单株质量均优于CK、T1处理的;与CK、T1处理相比,T2处理的芹菜中硝酸盐含量分别下降了14.50%、6.85%,维生素C含量分别提高了21.88%、18.18%;T2处理的芹菜产量显著高于CK、T1处理的,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含腐殖酸水溶肥料;
芹菜;
产量;
品质;
设施农业;
产业技术与研究
作者:王平飞 , 何春云
摘要:为解决湿法磷酸生产中副产磷石膏堆存量不断增加的问题,将磷石膏净化处理后作为原料生产中量元素型土壤调理剂,介绍了生产中量元素型土壤调理剂的工艺流程及产品质量指标。以马铃薯为研究对象,以单施化肥为对照(CK)处理,开展了化肥与中量元素型土壤调理剂配施(T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T处理马铃薯增产11.51%,经济效益提高28.65%。用净化处理后的磷石膏生产中量元素型土壤调理剂,不仅有助于缓解磷石膏堆存量增加的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拓宽磷石膏的利用途径。
土壤调理剂;
中量元素型;
磷石膏;
生产工艺;
质量指标;
作者:段利中 , 王硕 , 周莹涵 , 马红菊 , 杨德清
摘要:以湿法净化磷酸和工业级尿素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尿素与磷酸物质的量比、湿法净化磷酸杂质系数、预聚合温度、预聚合时间、固化温度、固化时间等因素对聚磷酸铵的平均聚合度、P2O5和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佳的工艺条件是尿素与磷酸的物质的量比为1.8∶1、湿法净化磷酸杂质系数为0.003 84、预聚合温度为145 ℃、预聚合时间为17 min、固化温度为235 ℃、固化时间为2 h;在此工艺条件下,得到的聚磷酸铵产品为白色固体,各项指标均达到行业标准《工业聚磷酸铵》(HG/T 2770—2020)中Ⅱ型一等品的要求。
聚磷酸铵;
磷酸;
尿素;
聚合度;
阻燃剂;
工艺条件;
检测与方法
作者:王春涛 , 马瑞成 , 高林 , 王震 , 王州 , 王慧 , 解学仕 , 曾希柏
摘要:由于风化煤中有机质含量较高,物理性质因产地不同存在差异,采用行业标准《有机肥料》(NY/T 525—2021)中的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风化煤中有机质含量时,测定结果的重复性不理想。以新疆和内蒙古的风化煤为样品,开展了样品粒径、含水量、称样量及测定条件对风化煤中有机质含量测定结果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将风化煤粉碎至过0.200 mm孔径筛、风干至空气干燥状态后,控制称样量为0.1~0.2 g(有机碳质量≤80 mg),在氧化过程中每隔5 min摇动1次三角瓶,可以实现风化煤中有机质含量的准确测定;平行测定结果的最大绝对差值≤0.7%,能满足NY/T 525—2021中的要求;并且改进后方法测得的有机质质量分数比NY/T 525—2021中方法测得的高7.9%~9.1%,说明改进后的方法对风化煤中有机质的氧化更完全。
有机质;
风化煤;
测定方法;
重铬酸钾氧化法;
作者:周奕瑾 , 刘青松 , 刘帆
摘要:样品用盐酸-硝酸(3+1)混合酸溶解,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同时测定肥料中镉和铬的含量。结果表明:镉的质量浓度在0.05~0.80 μg/mL范围内与对应的发射光谱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9),其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203、0.678 μg/L;铬的质量浓度在0.50~4.00 μg/mL范围内与对应的发射光谱强度呈线性关系(r>0.999),其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250、0.833 μg/L;两种元素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0%和99.2%,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7%和2.0%。与原子吸收光谱法相比,ICP-AES法在准确性、检测效率和安全性方面具有优势,可为肥料中重金属含量的快速检测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肥料;
镉;
铬;
检测;
作者:高雅君 , 马东兴 , 惠文瑛 , 王艳春 , 张晓东 , 殷瑞娟
摘要:采用原子吸收光谱(AAS)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肥料中重金属元素铬的含量,从检出限、精密度和加标回收率等方面进行方法学考查。结果表明:AAS法的检出限为20 μg /L,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2%~1.38%,加标回收率为95.35%~95.80%;ICP-AES法的检出限为10 μg/L,RSD为0.35%~0.86%,加标回收率为96.60%~97.60%。两种方法均可准确测定肥料中重金属铬的含量。
铬;
肥料;
原子吸收光谱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